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技術優劣

技術優劣
    1972年至74年我是中國羽毛球隊成員,復出打國際賽,當時常聽到落敗的他國選手說,中國隊速度快、體能好,但我們的技術好。
    技術、技巧用比較,優劣分明。
曾聽我一位拉小提琴的朋友說,他曾同一位中央樂團的小提琴高手一起拉小提琴,後來那位高手提示他在拉某一音符時有少許走音。兩人相比較,才聽出確是不一樣,但不知問題出在那里,也許初學時錯了一丁點後就習慣成自然。
    同樣羽毛球技術在不移動情況也可分上下。
    八十年代中國隊湯盃敗給印尼,路過香港時,教練侯加昌跟我們聊天時慨嘆其主力球員技術都不全面;說是在我們那年代連在國內打國際賽都沒出場機會。還說兩位主力連吊球(切球)dropshot都不會打,既使現在找幾位老將同他們比吊球,我們必勝。後幾年我一直留意那兩位,的確比賽只敢用下壓點殺。……
    1973年在丹麥比賽時丹麥選手在熱身時玩花式,搏得滿堂彩,我是不會做那些花式,其他中國選手也自愧不如。
    在移動慢時(即位置好又主動時)打得準確又夠狠。移動快時如何?Svend pri對侯加昌為例。
    侯加昌先是讓對手攻,前幾拍PRI也攻得準狠,但回球非常快,過四五拍後PRI攻得勉強失誤多,且時時反攻為守,一反攻招架不足,的失誤率極少,二局比分三十比十。快速移動技術立見分曉。
    1964年冬訓時常同湯仙虎練習比賽,初時若我正手劈殺對角線,被動接回網前,我很快在左前網高點位置反手推他左後場,心想他會用反手或頭頂彎腰打回高球;誰知他一轉身起跳頭頂長殺直線,我最多打回直線;若是我吼實直線,他改殺對角,或者吊對角網前,非常貼近網,最初幾場我以為下網,結果幾乎沒失誤。
    正是:送羊入虎口。
    既使6566年在國家集訓隊對其他高手,同樣他們極少打反手,從徧右前方一轉身起跳都用頭頂殺兩邊非常快又狠……後來我用拖慢推直線稍高或勾對角才有機會。
    遺憾的是20141123日香港公開賽男單決賽,好幾次諶龍正手接球直線放網並無失位且平穩,孫完虎推對角至他左後場,他却轉身用反手打。人家送羊入虎口他却沒把握機會。整場球他打得慢又消極,對方就可相對自由,多掌主動權。
    決賽尾聲,孫完虎殺球後急跑三步一面把球拍拉後,第三步時拍下打死對手,收勢不住衝碰球網。
    此情況1963年在雅加達侯加昌僅一步或至多二步就飛身撲死手仲直從上往下拍,右腳約落在發球線處,前傾身體再回收。而接吊球也同樣極快在高點接。要點都一樣,那是技術。
    66年我偷師已學識其訣竅。
    幾十年來經常見在國際比賽中,世界前幾名選手常在好主動情況下殺或推球或劈等失誤。我那年代却極少有此現象。
    熟能生巧,不才前文描述的磨煉,現役球員很容易對比自己的訓練,強度及大運動量對比一下。
    手法、步法及技巧方面,無冕之王的那些手勢技巧已好多年未見。但如果在比賽中統計你打的球有百分九十五好球。

    你技術可列為優等。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無冕之王的磨煉

無冕之王的磨煉
    金無火煉,不能成器。含金量高的羽毛球精英經千錘百鍊,艱苦的訓練生活,遂成無冕之王。下面是1964年在福州的冬訓生活:
    每晚九時全院熄燈就寢前,我都將鬧鐘預設515分,離全院起床鈴聲早5(我每早都拉稀)。穿好衣服輕腳下木板樓梯後快步到後面約十多米處昏暗簡陋的厠所……兩腳蹲在中空的木板,聽到排池物跌進糞池的咚咚聲,聞着刺鼻的宿便味,令人精神一振。
    然後施施然5:30前集合、跑步、晨操少許體能訓練至6:30。潄洗早餐,7:40分集體前往羽毛球館練球。
    不計熱身、休息時間,在場上練3小時,約12時前回到宿舍。僅換乾衣服,匆忙吃飯,抓緊時間上床睡。不足1小時又起床,1:30分起床鈴聲後10分鐘又去羽毛球館,又是3小時落實量。快6點才回宿舍。
    冬天的天色已暗,放在桌上四菜一湯已涼,用熱騰騰白飯埋那些涼了的菜……急怱怱吃飯後,帶熱水壼和半桶熱水在無熱水供應的冷冷的沖涼房,用桶裡調好温水沖一沖,擦香皂很快沖完,一般不洗頭。接着將已泡洗衣粉的待洗衣服,快速漂洗。晚7時開會至8:459時熄燈睡覺。
    星期一二三五六大同小異,晨操、上下午大運動量訓練。星期日遲起床1小時然後踢球或打籃球至8時,放假至晚七時開會。星期四主力隊員小運動量半日,而此日我可多練自己項目,因我多數以二對一陪湯仙虎練比較輕鬆,教練於星期四給我多練機會,故以訓練時間計我反而最多。
    1965年冬在廣州集訓時訓練情況差不多,只是生活條件好許多。吃的更豐富、更好。沖涼房有熱水供應,可天天洗澡。
    湯仙虎曾說練羽毛球時的痛苦,起碼每次要過三個極點。(體能、肉體能承受的程度)
    我的痛苦感受是左跟踺一起床就痛,走路都痛一拐一拐的走和跑。應該是在印尼時我沒甚麼練,承受不起致傷。但到我熱身脚熱之後跟踺痛苦不見了,正常打球。星期六常最後一項400x7次卻讓我有過極限的感受。
    中華文字「痛快」很有哲學韻味。
    經歷痛苦的磨煉,體會到苦中樂,完成了艱苦任務,心靈感到很快樂。加上星期三、六晚没按排,大家一起去温泉澡堂泡澡,嘻嘻哈哈開玩笑,其樂融融。
    福州的温泉硫磺味濃,混濁、東西掉下去看不見,熱度稍高分三個池,第一池太熱不敢下,在第三池最低温泡一段才敢嘗試幾分鐘泡在第二池。故室內温度高,冬天赤條條躺在躺椅中不覺冷。洗頭大洗衣服在澡堂的淋浴處。(温泉水不可用肥皂)時時會想念那種寫意快樂的感覺,很奇妙。

    「一生温飽而氣昏志惰,幾分饑寒則神緊志堅」。艱苦的環境和磨煉才訓練出尖端的運動員,故對外國選手時如探囊取物真不愧「無冕之王」之稱號。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用易經預測球賽

用易經預測球賽
    1996525日晚七時,羽毛球優霸盃決賽在香港伊莉莎白體育館舉行。
    當日上午福建隊教練林豐玉同我通電話,就大多數人預測中國女隊六成機會打敗印尼女隊問我看法。當時傳媒報道好些名教練、名球員的預測大致是,第一單打葉釗穎同印尼王蓮香曾互有勝負,第二單打也差不多屬未知之數;女雙兩組合中國隊以往穩勝印尼隊;第三單打中國女將佔上風,這麼算中國隊坐三望四勝券在握。加上在香港打,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應無敗理。
    我對林說,我已用易經八卦去預測,似乎人算不如天算。我算的第一單打先勝一局後輸,第二單打印尼MIA勝,第三雙打中國隊勝得辛苦,第四場雙打中國隊大失水準輸,一比三中國隊輸。就看今晚見分曉。結果真如我所說,八卦真神奇。
    讀者翻看此影帶當發現,王蓮香第一局慘遭葉釗穎快攻大敗;第二局又落後情況,突見她福至心靈,平時少見她打攻球,此時她既攻又加快速度,平時愛打很高的球此時被動時改為下壓,守中帶攻……形勢扭轉反將廹得氣力不繼,失誤多處理球也不妥而敗。
    第二場印尼MIA體現出處事果斷正確的智慧勝得漂亮。而印尼兩對女雙多有超水準演出。
    預測的緣由:我是根據中國周易預測大師邵偉華老師所著「周易預測學」裏所教的方法去推算。
    以比賽的年月日時起卦,丙子年癸已月壬戎日戎時起的卦是火水未濟卦變雷水解卦。
    日月建大利火,火代表南方、中女紅色,由南方來的印尼隊且多是老將─中女,穿紅衣。又變卦為雷,木生火回頭之生,旺上加旺,勝算高。
    反觀水為體代表主場的中國隊。雖然水能尅火,但夏天水處絶地。加上關鍵場池第四場女雙本有第三雙打老將搭擋,在當時時空、磁場利好,但以我曾是圏內人判定中國教練團隊不敢將近來成績更好,又未輸過印尼那對的年輕搭擋換掉。……
    一般人心目中認為若在中國領土比賽,中國隊員對天氣習慣是天時有利;主場地域環境熟悉是地利;觀衆當然多是中國人為中國隊打氣是人和;以往我也是這麼想法,但現在完全改變。
    陸游兩句詩:「汝果要學詩,功夫在詩外」。教導我們:專業領域的成功還得依靠本專業以外廣博知識作為基礎、借鑑。
    科學家們所信仰的各種現代科學,實際上是對物理學、機械宇宙象的模擬。目前科學發展還沒有進入生物與物理之間感傳的水平。據說電腦是以易經陰陽爻變化作為基礎、啟發。也許以後會發展用先進儀器提升預測能力。
    人人都離不開宇宙天體運行,磁場、電波、聲波等大環境影響,我國古之聖賢總結出來用五行之象來表達的,積累五千多年的歷史成就,亦有各種各樣的預測本領。如「推背圖」是一部最偉大的易學著作,一千多年來中國歷史及世界大事,其演譯竟然精準。

    只是周易的預測方法,既寶貴又非常深奧,難於入殿堂。不才努力自修,也只觸及其皮毛,需高人指點迷津。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天賦與磨煉

天賦與磨煉
    1957年中國羽毛球隊訪印尼,在SOLO市按排一場比賽。我雖未滿13歲,但已打了好幾年羽毛球,趕緊買票觀賞比賽。
    第一場男單由SOLO後起之秀曾添文對中國施寧安(SOLO出生55年回國前是SOLO羽球數一數二人物)。我的心願是施寧安好好教訓曾添文。不料大失所望,表演其假動作及尖銳的攻勢嬴得滿堂彩,只是輸在體力,雖敗猶榮,對手已經過兩年的系統訓練,自然比一星期才練幾次的人,體能大大超過。
    幸好第二場看得我非常爽,是SOLO外援陳有福對歸僑黃世明陳有福是我們少年兒童的偶像,他掌控全場,幾乎每殺必中,球球落在邊線。(長大後我想除殺得準,時機是重要因素真高明)。記憶中分數壓得很低。
    1961年我加入泗水冠軍球隊雙十劇社下屬羽球隊,聽他們談論方凱祥是亞軍球隊「華僑音樂社」的第二名,輸給JOHNNY TJOA
    63年印尼隊訪華時方仍在主場輸給JOHNNY TJOA
    不過方凱祥經大運動量的系統磨煉,65年訪印尼時已可打敗所有印尼國手。
    有不少羽毛球天賦好,俗話說含金量高的人,不經千錘百煉其成就當然有限。
    19649月我到了福建羽毛球隊,當時許多球員出國或集訓。王文教教練說是先適應,活動活動。雖然小運動量但三個月的訓練差不多我在印尼6264年三年練球總量,而質量三個月練更優,故我已可打敗班裡許多人。
    幾個月後在福州舉辦的羽毛球邀請賽團體賽都打敗其他省市隊主力隊員。而在決賽對廣東隊,教練楊人燧讓我打第一單打,出乎許多人意外,竟然以20打敗廣東第一單打傅漢洵(他是60年入廣東隊)接着一單一雙福建隊勝取得冠軍。
    有一位國內出生約57年入班的隊友,說起大運動量的艱苦歲月,他要一直想起長征的先烈克服艱難事迹激勵自己熬過來。我就想怎麼勝他那麼容易。回想起來其實他不該入這行,他的天賦不在此。故「只要有決心」「有志者事竟成」說法我是質疑的。
    現實的情況人盡其用情況少,而人才的浪費多多皆是。入錯行不能展自己所長的或懷才不遇者真是命運的作弄。
    我在台灣國立體育學院執教時,曾同一位四年級快畢業的學生,用易經同他算命。我說他應早點做生意,浪費了四年時間及金錢,學業、功名跟他無緣。
    他是乙組球員前段比賽拿了一些積分,畢業前乙組比賽若打入決賽已可入選甲組。後來看他那對手,僅一位強手,是二個月前我指導他打四方球拚體力的對手,體能勝,人家投降。
    此次我心想他有望入甲組,我算錯命吧?怎知一樣策略打上次對手,竟然我學生手軟脚軟,體力不支投降。我斷定他不好好睡覺他算了一下說睡足9小時。我了解清楚他是凌晨4點睡至午時約1點。我說只能算你睡3小時,以易經晚911時陽氣將用盡陰極陽生要休息讓陽氣昇補充能量,你却用盡能量白天補。叫他問問老人家,中醫師能否補得來?!只能慨嘆命也。此後多自學命理。
    其實用四柱(八字)預測,選拔球員或者指點該向某方面發展真是快而準。但是含金量高。如無火煉,何能成器?!
    自由發展的環境自不難看到各人的天賦,但是能逹到何等程度,前瞻性預測,我是佩服好多高人能從老祖宗留下的好多寶貴文明遺產中發揚光大各種心得事例讓我們後學者得益非淺。

    高手可預測賽果,也能用術數(在方位、顏色、出老將或新秀、打法策略上),化不利因素轉化為利我方……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看視頻學打球

看視頻學打球
    1984年我40歲後常回印尼SOLO市探望老母親。
    靜極思動,偶爾應朋友之邀打羽毛球。有一次同一位廿歲出頭SOLO名列前茅的選手打單打。竟然我領先許多且主動在手,他只是很會跑應付而已。
    真是失落SOLO選手水準大不如前,真不忍打擊年輕人信心……接着老街坊之子(30幾歲,曾入選印尼集訓隊,已退役)選我同他搭擋同二位年輕人打雙打。談笑用兵,想不到年輕人不大會打雙打,基本功不過關。
    那十幾年所見現象:1‧許多年輕人球技如同一個工廠出來的批量產品,不見多姿多彩的藝術品。
    不才認為姿勢手法雷同,應是教練硬是照着其格式化的框框封錮個人的創造發展。
    2‧潮流興多球教學,並有許多球技不怎麼樣的人,會發球但示範並不怎麼好,姿態不美的技術平平的人教球。
    也許上述原故,致使SOLO羽毛球人材凋零。而五十年代的少年兒童沒人教打羽毛球,竟然同時期湧現十幾名男女高手,後來是印尼或中國的國手。
    這得益於五十年代有許多印尼或國際高手頻繁來SOLO比賽。其中如曾得印尼及世界冠軍的陳有福,曾得世界冠軍的馬來西亞黃炳順(此為報上載的名,本人當面寫的名是黃秉賢)等等,手法姿態各有特色。小朋友們真有福氣,衆多樣板可以模仿,相互交流,自由發展下真如百花齊放,莫看SOLO小城,60年代許多球員同印尼國手不遑多讓。
    曾與同行談起名宿之子,均訝異為何此子沒有一點其父母既漂亮又美妙的手法步法的影子?!
    不才認為他四周的環境,多看到的感性知識影响極大,也許看到父母的球技不多,印象不如其他人那麼多。天下最好的教學不是教而是示範。
    莫語大師林語堂曾說:「看電影,學英文」。
    現在資訊發達,小朋友可以「看視頻,學打球」。
    當然要看好的,如孩子喜踢足球那就多看歐洲、南美球員技巧。喜歡打籃球則看美國NBA球星,也許他長大會成為第二個林書豪。像亞洲人打籃球,踢足球的示範不看也罷。非自貶亞洲人現實是人家自由發展式的球技,真多姿多彩,高明許多。

    

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教學相長

教學相長
    比賽主要講戰略,臨場指導多講策略為主。至於某些戰術,技巧、格鬥招式是平時教練指導,也可向其他球員及對手切磋中偷師,取長補短。甚至在曾經是手下敗將處取其精華,充實自己。
    正所謂教學相長。我這裡提出三招被忽略的格鬥招式。
    其一‧這裡特地提格鬥招式,欲借用武俠小說常見到「最危險的地方,恰恰最安全」的說法。
    最近看的比賽處理被動球,如底線邊線低至腰部的球,以及網前低於網底部的球。即使現今的高手均急打後場高球,似乎穩但又不夠高,結果如同送上虎口,對手跳殺即得手。
    前幾年見過陳豐及陶菲克(都是印尼選手)打「危險球」,陳豐從後場腰部以下大力抽直線或斜線平球或勾網前斜線。陶菲克亦然,也有反手被動球半殺斜線。
    在網前被動時會停一停拖慢,假動作突然放對角網前總之以網頂作目標,危險處可能下網但練得純熟生巧,反守為攻。
    1994年在台北有羽球界熟人請我幫忙指點他徒弟,因近來那徒弟(中學生)敗績累累,萌生放棄打羽毛球念頭。
    少年的他非常苦練,天天跑步氣力特好,我看過他被人推兩邊很被動,打以為「穩準球」如上述高球或網前推高球,吃虧不少。故告訴他練好「危險球」。結果人家對付他的招式被一一破解守得很穩加上其他細節,後來他是台灣名列前茅選手。
    其二‧不才沒感覺到有高手擅長在場上細察對手站位、動静,好打其空檔。比如有次林丹在右邊後場摔地救球回直線網前,即刻跳起身衝網。李宗偉竟然急急放網正好被林撲死。似乎不看對手動静。
    其他高手同樣有時明明人家已在後場等候,照樣送上去。
    1966年我觀察到侯加昌、湯仙虎善於在場上看着對手空檔來打。我就偷師學習,後來變成我基本打法。如在網前不急出手,看對手一脚伸出就打向另外幾點位置,切忌自打自個,「眼中無敵」。約76年在福州有位略有名氣老球員(隊中年紀最大,資格最老)進行內部比賽。賽後我提出剛賽狀況要他一面打一面看人空擋打。他回答「怎麼會看得到」?真讓我很驚訝,年屆退役的多年訓練老將不知有此一着。
    其三‧當對手非常被動,勉強救到球,許多人會馬上解決戰鬥。
    我常見湯仙虎反而隨意打易接的球給對手,然後主動在手多玩幾拍。湯的體力充沛,戰略上也是盡量消耗對方體力,接着易打得多。
    我的體能不怎麼強可以學嗎?答案是可以的,我自學也教學生們學,但他們總有疑惑不敢做。
    我後來退役後單打比賽見有機會就多玩幾下,既使失手,但對方即刻易失誤送你好幾分。
    1989年我參加在台北舉辦的國際社會組羽毛球錦標賽4049歲組男子單打。我逢到台灣選手才40歲,據說一日打七八場比賽不累的長氣袋。我已很久沒什麼練,只是教教球而已,除了技術搭夠、控制速度省體力外,幾次他很被動的機會我不放過多玩幾下,他拚勁越好我越得益,此一球後經常得4分。
    我看到他回氣很快,看神情氣勢急於搏,此時我給他進攻機會但不是很好攻的球,他有體力攻堅而我有意送幾分,球路平平,他得幾分但過於快和用勁。沒回氣前又讓我得好幾分。故第一局觀衆看到我領先幾分被他趕上,最後勝幾分而已。
    第二局又不同,他太快太用力致氣不順,加上先失一局信心大折扣,而此時我是看着他的空擋打,球較難接。故我領先七分後他放棄。古兵法云:不在意一城一地得失,主要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用在羽球場亦作如是觀。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談今不如述古

談今不如述古
    前文談了一些現今名將比賽過失、失策之舉,恐令他們的粉絲們(FANS)不高興,不如述古,談些前輩名宿有何過人之處,值得後學者借鑒和學習。
    1966年文革前中國羽毛球隊男女球員的全盛時期,冠予無冕之王。陳玉娘是女隊一支獨秀,其他球員只能拿幾分球,但她們在國際對他國選手,真是摧枯拉朽輕易取勝。
    男隊方面將當時世界冠軍印尼隊打服。65年秋在丹麥訪問賽中曾獲七屆全英冠軍的ERLAND KOPS,竟然有一局零比十五輸給湯仙虎。66年丹麥隊訪問中國,當年的全英冠軍NIELSEN,在中國先是侯加昌,後來湯仙虎甚至薛從良都可打他十五比零。
    故我們心目中的對手是自己人。
    當年有個現象值得提:排序分明,沒有什麼爆冷。現今或過去幾年發生的今天拿冠軍,不久輸給名不見經傳,曇花一現的冠軍多矣。既使公認稍優勢的名將,也時時一年內輸幾次。
    不才認為逹到某高水準的層級,明顯是上一個壓下一個。此層級我取名為「精英班」。
    66年排名第一湯仙虎、第二方凱祥、第三侯加昌、第四薛從良。
    等到我在年夏天時已練得進步不少。在北京什剎海體育館同薛從良認真比賽,以20擊敗他,從此取代他,既使練球也不會輸給他。
    前文提到我方勝世界冠軍有150戰果,請別誤會對方是豆腐,三幾下就可搞定。實際要過好幾個來回甚至十幾拍,只是我方打得更穩準更快,體力更好,攻勢更凌厲,故每球多數我方勝,況且當時要有發球權才可得分,不能連續勝兩球,就没得分。
    既使文革中停練,70年開始練,男單在74年亞運會還是很有把握勝他國高手。
    借用印尼名宿EDDY JUSUF的話,說是中國隊不出前兩名。只派方凱祥出賽,還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侯加昌、湯仙虎、方凱祥及本人,少年時都是快速下壓殺球上網打法起步。
    1963年在印尼新興力量運動會,當時侯加昌非常快,輕殺或重殺後對手回球稍高,只見他較遠距離飛身撲球,猶如NBA球員飛身灌籃。但當年打得太快,體力消耗大致輸給湯仙虎。
    後來我在中國見他逐漸形成快速運動戰而後見縫插針打法,比對手稍快一些。而也改變以往躁進殺上網打法,改為積極拉四方球以守為攻伺機突襲的打法。他是體力最好,故打球穩紮穩打。
    方凱祥可拉四方球,守球也不錯,但他徧喜好下壓殺上網,現如今許多球員都是此打法。
    而我因為沒有什麼系統訓練(可以說只是一年半載)故體能尚沒見長許多,固放慢來打,以靜制動法,靠打亂節奏找空檔才加快打法。在場上這樣做,竟然顯得體力也不賴。
    但跑步就看出絶對體力。60年代湖南隊有一球員跑步是羽毛球隊最棒。據說跑三千米僅九分多。我想他讓我一千米還會嬴。他的機巧、技術差故疲於奔命。常見他顯得無甚氣力。

    不能苛求打羽毛球有百花齊放,但寄望有五味或七彩打法。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單打接殺球

單打接殺球
    在小學教羽毛球常見小朋友雙腳定住然後用身體和手摔地救球我說不能這樣做成習慣,這是香港羽球界俗稱的石屎腳救波法
    想不到近年來此一幕摔地接殺,竟然在世界冠軍級人馬常出現如:李宗偉、林丹
    記憶中林丹的師傅湯仙虎這麼接殺球,我是從來未見過只見過湯仙虎在左場區失位未回中場,對手己猛殺其正手邊線,此時湯右腳一蹬在空中救回,落地是弓箭步
    自我比較,我是1966年羽球生涯高峰然後一路吃老本66年時中國隊男單、男雙球員夠多,而混雙歷來無訓練為應付丹麥隊(他們一定要有混雙比賽),故叫我也練混雙
    單打及混雙兼項,我想到自己練守球步法單打左腳蹬多大力,跨步伸手多遠剛剛好球拍打不到即出界
而混雙時由中場向左或向右加多大蹬跳力及伸手剛好接邊線球而且接殺時右腳稍前虛步放鬆,擋球定轉身致接球身後一點
    不知觀眾有否注意到摔地救球者,多是匆忙後退,有些兩腳接近雙打發球區的底線,馬定住然後身體往前斜線摔地伸手救球
    個人心得:1980年我36歲對18歲施羽決賽賽後許多人跟我說守球很好,殺不死(誇張說法)的確是通過引人殺球致體力不支失誤才勝守得穩以逸待勞竟然勝在體能,其實對體力他勝我幾倍
    是球速慢致殺球速度低不是當時用的最慢球速是從後線大力抽平球落在對方球場後底線左右甚至有最快出界一米外而一米八以上身材年輕人殺球是他長處,不夠快猛嗎?!
    訣竅1我多發特高遠球,球是似垂直下地,不好殺減低殺傷力
          2打完高球退中場或後,看對方若雙腳跳高必殺球(現今多數人如此,像侯加昌徧徧打平高球或貼網吊球極少)此時我反而行前兩步(右腳先,左、右腳擺稍前虛步)向與對手同一邊(如同足球守門員見對方由右邊單刀沖來,馬上迎向前並收窄右邊龍門)球速快看不見,憑感覺伸手在點上不動碰過去就成
           3若對手不是雙腳跳高,多是高球或半殺,位置後不妨。此時回球不要急,看對手動靜或對角吊球或勾網前球或打直線高球,這幾球要注意打邊線效益不怎麼樣,不小心易出界,故後場夠高夠後,網前近網稍中不防
            4要在防守時見球就打,速度加快如擋前網對手搓網即刻推後場(多打直線),後退兩步位置前,守球點幾乎是伸手位形成對手急沖急退態勢,費好大體力,而我行行企企伸手省力這樣致使對手氣力不好時控球差,高球有時會出界1米外
    寫到這想起有次奧運會女單決賽張寧對MIA(已婚生小孩後發胖),論體力勝很多速度稍勝,可能怕對方刁鑽攻勢,故拖慢消耗人家體力二比一勝得稍苦對方喜歡慢慢打,體力消耗不快若是用快速逼人攻的防守方法,是否前七分已將人家體力消耗七七八八,後面更好打

    後在亞運會張寧對香港葉佩延卻用快攻對打法致輸真搞不懂上回對MIA那種打法正是可妺」。近幾年比賽諸位已有目共睹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雙打心得

雙打心得
(一)加強上網意識,前幾拍鬥網前球要多加練習。
(二)預測判斷。多留意對方的習慣、球路、也有一般性規律
    如:我接發球推後場兩邊線,距離遠對手需伸直手臂打,絕大多數回球是直線,可預早跑到那位置看緊,快人一步。
    如果打到對方身體側不遠,多是回直線(尤其反手)
    如果打到埋身,多是順手打,斜線機會多。
    封網要看緊一邊,可預估,不要想兩邊皆看,結果兩頭都漏洞。由於封網者多站在球場前T字位,對角來的球角度不大,可看緊對方擋直線平球,若封不住後面搭擋會很被動,易被人反攻致死。
    意識看住直線而對方打斜線,我經驗反而知錯後,反應也快。
    如果後面搭擋殺大對角,大多數回球直線。要注意事先溝通,因對方回平球威脅大,溝通好不妨。有時後場殺球者累了或前面搭擋殺球更擅長,以此打法換位,前方的人站另一邊中間,直線來的低球高球都有他來打。混雙比賽女球員在後時常用此招。
    後場殺球的人要注意如身位不良,最好殺中路,因對方多回球中間少威脅。還有就是球落在前方搭擋身後約半場,高於網的高度可殺可平抽,最好打對角斜線球較穩且少出界,反之殺直線下網或出界經常在賽事中看到此幕。
    (三)練好平球。我站場中,對方二人在網前推平球,我都回平球,練打回直線、斜線的熟練手法。
    我站一邊對方一前一後,我先打高球讓對方殺後打直線或斜線平球前方的人也練到封網。或者有時擋網前邊線,對方一推平,即打向前方另一角空擋。
    平球對打如我不慎打得,對手較重手推,可接力打力回推較柔的球,它過網後下得低,對手大力推易下網或高有可乘之機。
    有一種練法,那是對手搶先放網,球已低過網(不超過網的寬度一半)可以用削球方法,切到對角斜線球,一過網就下,此為少見的手法,有興趣者不妨試試。
    另外發球後網前要快,爭取下壓爭主動,過身後一些的球怎麼辦?可讓後面的人處理。
    1974年伊朗主辦的第七屆亞運會,我隊主要任務男團體、女團體、男單、女單必定要拿冠軍。在當地一天才幾小時男女各一場地,保證單打人員訓練。我有時在場地無所事事。有一天馬來西亞陳奕茂邀請我作拍擋同馬來西亞雙打代表練習(他們來參賽一單一雙)
    我驚喜竟然我們臨配很默契,感覺還好過在國內的配搭,結果是馬來西亞雙打代表並非我倆對手。
    其中我發球時陳奕茂貼近我,反之我也貼近他。這樣相互信任,配手的發球,加上中場快推直線或勾對角前半場壓住對方,搶了先機。
    (四)殺球落點可飄忽,一會中路或邊線或殺埋身不一味重扣同一部位。
    若是對方有一位善挑高球,且站位後,殺了幾板後,突然點殺壓低,令他上前挑高,然後殺向他肩部,他挑高球必不夠後,此時要重殺他同伴,守球失誤多,必然他怪罪其同伴,對方不和更好打。

以上僅個人粗見和經驗之談。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柔性雙打

柔性雙打
    說的是將雙打以單打方式來打
    很重要一點是綱前要快,封綱快,前幾拍要壓住,但不大力推輕推到對方前站球員身上或身後,也可放綱或勾對角線
    後場有殺球機會只偶爾重殺,主要打切吊球或平高球
    防守要用接力打力勾對角線或放綱以及挑高球
    雙打的格鬥方式,用力推打猛殺可打但要少打
    1965年我臨配湯仙虎對黃鴻平/傅漢洵,用此法的吊球及平高球得了好些分,而猛殺及大力對打平球我打得多。有柔有剛我們2:0大比分輕勝
    /組合前仗對林建成/吳俊盛打得難分難解,第三局加分僅輸一點,由此可見其雙打格鬥方式很好/組合後來獲得男雙冠軍
    1995年在台灣排名賽,曾用此打法教我隊員(主打單打組合)對台灣冠軍組合,柔則勝第一局,後以快猛剛性打法則輸
    95年台灣國際羽毛球錦標賽
    那年香港派顏輝組合參賽對台灣詹雅苓/吳宜倫(都是練單打),我交代當單打來打,可多打假動作,但綱前要快爭主動結果第一局輕勝,第二局進攻機會多猛攻硬打,被對方反勝成11休息時我一再強調當單打玩,瀟灑地打結果節奏不一致,對方碰到多是柔軟的球不習慣失誤多就此我方第三局輕勝
    曾在1973年在馬來西亞,我臨配侯加昌對馬來西亞名宿古納蘭/年青球員的組合,也是以柔性雙打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