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技術優劣

技術優劣
    1972年至74年我是中國羽毛球隊成員,復出打國際賽,當時常聽到落敗的他國選手說,中國隊速度快、體能好,但我們的技術好。
    技術、技巧用比較,優劣分明。
曾聽我一位拉小提琴的朋友說,他曾同一位中央樂團的小提琴高手一起拉小提琴,後來那位高手提示他在拉某一音符時有少許走音。兩人相比較,才聽出確是不一樣,但不知問題出在那里,也許初學時錯了一丁點後就習慣成自然。
    同樣羽毛球技術在不移動情況也可分上下。
    八十年代中國隊湯盃敗給印尼,路過香港時,教練侯加昌跟我們聊天時慨嘆其主力球員技術都不全面;說是在我們那年代連在國內打國際賽都沒出場機會。還說兩位主力連吊球(切球)dropshot都不會打,既使現在找幾位老將同他們比吊球,我們必勝。後幾年我一直留意那兩位,的確比賽只敢用下壓點殺。……
    1973年在丹麥比賽時丹麥選手在熱身時玩花式,搏得滿堂彩,我是不會做那些花式,其他中國選手也自愧不如。
    在移動慢時(即位置好又主動時)打得準確又夠狠。移動快時如何?Svend pri對侯加昌為例。
    侯加昌先是讓對手攻,前幾拍PRI也攻得準狠,但回球非常快,過四五拍後PRI攻得勉強失誤多,且時時反攻為守,一反攻招架不足,的失誤率極少,二局比分三十比十。快速移動技術立見分曉。
    1964年冬訓時常同湯仙虎練習比賽,初時若我正手劈殺對角線,被動接回網前,我很快在左前網高點位置反手推他左後場,心想他會用反手或頭頂彎腰打回高球;誰知他一轉身起跳頭頂長殺直線,我最多打回直線;若是我吼實直線,他改殺對角,或者吊對角網前,非常貼近網,最初幾場我以為下網,結果幾乎沒失誤。
    正是:送羊入虎口。
    既使6566年在國家集訓隊對其他高手,同樣他們極少打反手,從徧右前方一轉身起跳都用頭頂殺兩邊非常快又狠……後來我用拖慢推直線稍高或勾對角才有機會。
    遺憾的是20141123日香港公開賽男單決賽,好幾次諶龍正手接球直線放網並無失位且平穩,孫完虎推對角至他左後場,他却轉身用反手打。人家送羊入虎口他却沒把握機會。整場球他打得慢又消極,對方就可相對自由,多掌主動權。
    決賽尾聲,孫完虎殺球後急跑三步一面把球拍拉後,第三步時拍下打死對手,收勢不住衝碰球網。
    此情況1963年在雅加達侯加昌僅一步或至多二步就飛身撲死手仲直從上往下拍,右腳約落在發球線處,前傾身體再回收。而接吊球也同樣極快在高點接。要點都一樣,那是技術。
    66年我偷師已學識其訣竅。
    幾十年來經常見在國際比賽中,世界前幾名選手常在好主動情況下殺或推球或劈等失誤。我那年代却極少有此現象。
    熟能生巧,不才前文描述的磨煉,現役球員很容易對比自己的訓練,強度及大運動量對比一下。
    手法、步法及技巧方面,無冕之王的那些手勢技巧已好多年未見。但如果在比賽中統計你打的球有百分九十五好球。

    你技術可列為優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