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冕之王的磨煉
金無火煉,不能成器。含金量高的羽毛球精英經千錘百鍊,艱苦的訓練生活,遂成無冕之王。下面是1964年在福州的冬訓生活:
每晚九時全院熄燈就寢前,我都將鬧鐘預設5點15分,離全院起床鈴聲早5分(我每早都拉稀)。穿好衣服輕腳下木板樓梯後快步到後面約十多米處昏暗簡陋的厠所……兩腳蹲在中空的木板,聽到排池物跌進糞池的咚咚聲,聞着刺鼻的宿便味,令人精神一振。
然後施施然5:30前集合、跑步、晨操少許體能訓練至6:30。潄洗早餐,7:40分集體前往羽毛球館練球。
不計熱身、休息時間,在場上練3小時,約12時前回到宿舍。僅換乾衣服,匆忙吃飯,抓緊時間上床睡。不足1小時又起床,1:30分起床鈴聲後10分鐘又去羽毛球館,又是3小時落實量。快6點才回宿舍。
冬天的天色已暗,放在桌上四菜一湯已涼,用熱騰騰白飯埋那些涼了的菜……急怱怱吃飯後,帶熱水壼和半桶熱水在無熱水供應的冷冷的沖涼房,用桶裡調好温水沖一沖,擦香皂很快沖完,一般不洗頭。接着將已泡洗衣粉的待洗衣服,快速漂洗。晚7時開會至8:45,9時熄燈睡覺。
星期一二三五六大同小異,晨操、上下午大運動量訓練。星期日遲起床1小時然後踢球或打籃球至8時,放假至晚七時開會。星期四主力隊員小運動量半日,而此日我可多練自己項目,因我多數以二對一陪湯仙虎練比較輕鬆,教練於星期四給我多練機會,故以訓練時間計我反而最多。
1965年冬在廣州集訓時訓練情況差不多,只是生活條件好許多。吃的更豐富、更好。沖涼房有熱水供應,可天天洗澡。
湯仙虎曾說練羽毛球時的痛苦,起碼每次要過三個極點。(體能、肉體能承受的程度)
我的痛苦感受是左跟踺一起床就痛,走路都痛一拐一拐的走和跑。應該是在印尼時我沒甚麼練,承受不起致傷。但到我熱身脚熱之後跟踺痛苦不見了,正常打球。星期六常最後一項400米x7次卻讓我有過極限的感受。
中華文字「痛快」很有哲學韻味。
經歷痛苦的磨煉,體會到苦中樂,完成了艱苦任務,心靈感到很快樂。加上星期三、六晚没按排,大家一起去温泉澡堂泡澡,嘻嘻哈哈開玩笑,其樂融融。
福州的温泉硫磺味濃,混濁、東西掉下去看不見,熱度稍高分三個池,第一池太熱不敢下,在第三池最低温泡一段才敢嘗試幾分鐘泡在第二池。故室內温度高,冬天赤條條躺在躺椅中不覺冷。洗頭大洗衣服在澡堂的淋浴處。(温泉水不可用肥皂)時時會想念那種寫意快樂的感覺,很奇妙。
「一生温飽而氣昏志惰,幾分饑寒則神緊志堅」。艱苦的環境和磨煉才訓練出尖端的運動員,故對外國選手時如探囊取物真不愧「無冕之王」之稱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