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今不如述古
前文談了一些現今名將比賽過失、失策之舉,恐令他們的粉絲們(FANS)不高興,不如述古,談些前輩名宿有何過人之處,值得後學者借鑒和學習。
1966年文革前中國羽毛球隊男女球員的全盛時期,冠予無冕之王。陳玉娘是女隊一支獨秀,其他球員只能拿幾分球,但她們在國際對他國選手,真是摧枯拉朽輕易取勝。
男隊方面將當時世界冠軍印尼隊打服。65年秋在丹麥訪問賽中曾獲七屆全英冠軍的ERLAND KOPS,竟然有一局零比十五輸給湯仙虎。66年丹麥隊訪問中國,當年的全英冠軍NIELSEN,在中國先是侯加昌,後來湯仙虎甚至薛從良都可打他十五比零。
故我們心目中的對手是自己人。
當年有個現象值得提:排序分明,沒有什麼爆冷。現今或過去幾年發生的今天拿冠軍,不久輸給名不見經傳,曇花一現的冠軍多矣。既使公認稍優勢的名將,也時時一年內輸幾次。
不才認為逹到某高水準的層級,明顯是上一個壓下一個。此層級我取名為「精英班」。
66年排名第一湯仙虎、第二方凱祥、第三侯加昌、第四薛從良。
等到我在年夏天時已練得進步不少。在北京什剎海體育館同薛從良認真比賽,以2:0擊敗他,從此取代他,既使練球也不會輸給他。
前文提到我方勝世界冠軍有15:0戰果,請別誤會對方是豆腐,三幾下就可搞定。實際要過好幾個來回甚至十幾拍,只是我方打得更穩準更快,體力更好,攻勢更凌厲,故每球多數我方勝,況且當時要有發球權才可得分,不能連續勝兩球,就没得分。
既使文革中停練,70年開始練,男單在74年亞運會侯、湯、方還是很有把握勝他國高手。
借用印尼名宿EDDY JUSUF的話,說是中國隊不出前兩名。只派方凱祥出賽,還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侯加昌、湯仙虎、方凱祥及本人,少年時都是快速下壓殺球上網打法起步。
1963年在印尼新興力量運動會,當時侯加昌非常快,輕殺或重殺後對手回球稍高,只見他較遠距離飛身撲球,猶如NBA球員飛身灌籃。但當年打得太快,體力消耗大致輸給湯仙虎。
後來我在中國見他逐漸形成快速運動戰而後見縫插針打法,比對手稍快一些。而湯也改變以往躁進殺上網打法,改為積極拉四方球以守為攻伺機突襲的打法。他是體力最好,故打球穩紮穩打。
方凱祥可拉四方球,守球也不錯,但他徧喜好下壓殺上網,現如今許多球員都是此打法。
而我因為沒有什麼系統訓練(可以說只是一年半載)故體能尚沒見長許多,固放慢來打,以靜制動法,靠打亂節奏找空檔才加快打法。在場上這樣做,竟然顯得體力也不賴。
但跑步就看出絶對體力。60年代湖南隊有一球員跑步是羽毛球隊最棒。據說跑三千米僅九分多。我想他讓我一千米還會嬴。他的機巧、技術差故疲於奔命。常見他顯得無甚氣力。
不能苛求打羽毛球有百花齊放,但寄望有五味或七彩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