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經驗
不才實名陳天祥。1972年及1973年中國羽毛球男單排名:1‧侯加昌 2‧湯仙虎 3‧方凱祥 4‧我
前文提到今年湯盃對杜鵬宇應作的對策,並非是紙上談兵。不才曾有此經歷。
當看了杜鵬宇對日本選手以及馬來西亞劉國倫決賽時輸給日本球員,兩場情況後,使我回憶起八十年代在香港指導兩位球員的成功經驗。此四場球情況极為相似。
不記得八幾年,當年香港甲2組男單決賽:黃立存(港生業餘球員)對黃融(曾是某省專業球員)打法相同。發低球搶攻、快鬥快、沒什麼高球、殺來殺去。論體力技術等黃融佔上風,勝算高。
黃立存先失一局,第二局拚勁足,僥倖以18:17扳回一局,休息五分鐘時,他追着我求我指點。
我要他不可有疑問,照做就是。方法是發高遠球,沒有平高球或平推,等人家殺球擋回網前,然後慢慢挑高球,拖慢防守,有機會才快狠反攻。
結果黃立存15比1勝。他一直不明白為何對方突然像不會打球?!好幾天他還想不通請我解釋。我就從破壞人家節奏、讓他不順加心理壓力......。
此後,當香港舉辦國際羽毛球錦標賽期間,突然接到印尼隊教練INDRA GUNAWAN(他是我鄰居童年玩伴)電話,請我看球賽,我就作為印尼隊人員混進塲。
那晚是印尼蔡祥林對中國張青武,INDRA請我幫忙指點。我當然要知己知彼。
第一局同樣快鬥快,但蔡搶攻更甚,張青武守球不錯,左手將反擊時非常凌厲。(我曾聽他們教練說,張青武多次對韓健,牛皮糖沒有辦法,都輸給張青武。我看了他的打法後就明白所言不虛)。張勝第一局。
第二局我指導用發高遠球多打對角高遠球及斜線球等,先守後反攻......輕鬆勝一局。
第三局同一打法,張加快速度搶攻反失利,蔡以8比1轉換塲地,至11比1張改為對拉四方球,倒是板回好幾分,惹得我周圍幾個華僑緊張問我怎麼辦?
我答:蔡氣勢上已勝,雖然對手趕了幾分,你們不也看到蔡也逐分上去?!
勝負乃一線之隔,取決於教練用對策略。
_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