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3日 星期一

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
對手是殺球犀利尤其是高個子,該用何策?
眾多慣性思維認為:盡量避免給對手殺球機會,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逆向思考,與衆不同、不按常理。明知山有虎、徧向虎山行。反而多打後塲球,出手快果斷,但要夠高,且要求距出界線約有二尺,引人來殺(有此心態就會打得穩、少失誤)先守住後伺機反攻。
今年印尼公開賽決賽:女單拉差諾對瑪琳,男單金廷對安東遜,印證拙文「另辟蹊徑」的看法:不怕高個子的猛殺,多打後塲球,守中反攻,結果成功。尢其金廷做的好,致使對方除消耗巨大體力更打擊他的信(心(自認殺球已不再奏效),此猶如釜底抽薪。故第三局金廷一面倒大勝。
但切記勿打被動式的高球、既慢加守球僅打回就是。君不見多人對陳雨菲,紿她主動權:直送舒適的被動高球。陳雨菲好整以暇地在後塲高、吊、殺,揮灑自如⋯⋯
像此次金廷及拉差諾時而搶攻、快攻(放網後退殺打法)作為戰術配合,意在引人關注前場,實為控制其後塲,時而可佯攻;拉底線高球或推高,穩健站位恰當必守住且能及時反攻。
泰國公開賽四強,日本山口茜對瑪琳,她多打吊球、推高球及後塲高球,時而突襲殺球領先許多。十一比四暫停,不知她的教練如何指導,竟然打法大變:多下壓放網,被站位靠前的瑪琳追到、她兩邊推球威脅極大,若不是決勝關鍵心急猛攻,失誤多,她冷靜些恐怕賽果會改寫。正是:贏開莫變。
古語:通權達變。言決事不拘一格、不一定依常理。


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另辟蹊徑

另辟蹊徑
      
   聞日本奧原希望提出想學進攻打法。她的韓裔教練說,進攻打法只適合身材高大如辛度、馬琳。言下之意,進攻打法是高空下壓殺球上網卻殺得猛又尖銳的硬攻模式。
    此說既不「通今」更不「博古」。
   馬琳不是剛在馬來西亞公開賽,猛殺結果慘敗於陳雨霏。而辛度也同樣殺球過多致敗。
   實際上男單女單高個子球員,只是在對方不利形勢下,匆忙打錯落點餵給他們,才見到犀利扣殺的一幕。一上來就猛殺少成效,許多人可抵擋,我不覺得有多厲害、多可怕。
   戴資穎、泰國拉查諾、印尼金廷等,身材都不高,都是殺球犀利球員,但近來輸於殺球過多硬功打法,或喜放網給人可乘之機。原有的淡定自若之大將之風,怎麼時而變急先鋒?
   當年中國男單:侯加昌、湯仙虎、方凱祥、陳天祥,身高一百六十九公分以下,都會殺上網快攻打法,身材不是問題。  
   進攻打法好多樣。一,下壓強攻型。方凱祥、梁秋霞一直用此打法,有打敗全英冠軍及他國高手戰績。因他們有強大力量、有高速及好體力。但對侯、湯、陳玉娘無效。
   二,快速運動型,如侯加昌快速調動對手中見縫插針,少殺已可勝。
   三,壓逼型快拉快攻。如湯仙虎高、吊、殺相結合且越打越快。拉四方為主伺機突襲。
   日本的桃田近年以穩紥穩打,時而佯攻、柔攻,或多推後底缐,限制並化解對手攻勢對手被迫打高球,你就見到他凌厲扣殺成功那一幕。中等身材但殺球夠厲害且不濫用,少錯故勝。
   爭取主動、限制對方、掌控全局就是進攻打法。山口茜、奧原希望曾經有此法雛形並贏得球后寶座。曾記否她們的積極打法,致使她們反攻,一記漂亮尖銳扣殺或殺上網撲殺的驚豔鏡頭。但最近她們都輸在被動消極拉四方球,或是改硬攻打法致敗,可說在迷惘狀態中一
 
   奧原有強烈上進心、想要多元打法是好事。她們尚有潛力,改進及學習好些事。諸如處理各種來球或被動時的處置、格鬥常識的提升、限制對方的竅門、邊打邊觀對手位置及動靜等。
   魔鬼在細節裡,在細小甚微處做文章,另辟蹊徑。

2020年1月6日 星期一

竅門在細節裡

竅門在細節裡
聞中國羽毛球教練團隊慨嘆,男子單打已被中華台北選手所超越。
回顧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印尼男單曾光芒耀眼。
六七年至七二年有梁海量(Rudy hartono)連續六屆全英男單冠軍,七三年敗於丹麥Svend Pri此後兩年重奪兩屆冠軍。而後林水境也取得幾屆全英賽冠軍,但已遜色。但後來退步浮沉不樂觀。湯仙虎做印尼國家隊教練有幾年有所起色。近年來風光不再。
中國男子單打亦是六七十年代最强盛時期,打服印尼及丹麥等國强手(有幾位曾是全英冠軍:羽球界公認是世界冠軍)且以絕對優勢大比分取勝。故有「無冕之王」美譽。
既使大陸文革停練三幾年,主力球員都已三十幾㱑仍然予取予奪。
一九七四年亞洲運動會,中國人隊由侯加昌及方凱祥分別以較大比數打敗印尼林水境及Nunung,他倆決賽。
故賽後當年的國際羽聯主席即印尼名宿Eddy Yusuf公開說,中國人男單既使只派出第三名,就已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是他們都三十幾歲,他們退休後,我們不怕中國隊了,可以讓國際羽聯接受中國羽毛球隊入會。
當時印尼報章寫道:中國男隊靠四大天王擔當,他們都源自印尼。
弦外之音但切中要點。的確正宗的高級的羽毛球功夫源自印尼。那是五六十年代大批印尼兒童少年無教練偷師自學成才。自然而然有天分的才出類拔萃。
六十年代數十名印尼羽球精英回到中阈,經千錘百鍊而成頂級高手。現如今已退步甚多,你在退,別人進步。昔日榮耀不再。為何?
不才一得之見:中阈這些單打高手退役後,并沒有按排專為兒童做示範教學,故其高超功夫并沒有傳承下來。竅門在細節裡,兒童善於模仿並自由發揮,也許靑出於藍更勝於藍。
一批手法已定型或半定型的球員,高手去教導勢難改進。拙文「技術優劣」提到國家隊教練侯加昌之難處。
湯仙虎受聘專調教林丹三年多,但手法沒有師傅影子,大去大落,失誤不少不穩準。只能在其他方面調教。雖然有取得全英賽、奧運賽幾個冠軍,過程并不輕鬆。然而也屢創眾多敗績,且好多累累大比數慘敗得不堪入目。我説他該稱「超級飄忽丹」至啱。
回説羽球功夫源自印尼,那些出神入化的手勢,在印尼似乎難於見到。我在約二千零幾年,曾在香港用對打方式,一對一教球,都在跑動打。有一長者觀看一段時間後,問我是否印尼華僑。我點頭。他説你這樣手勢已好久不見,幾十年前偶而來港的印尼選手,同你有相似手勢。的確我於八九十年代常去印尼探望母親。到羽球塲時常見少年兒童的教練非能手,我不知他們教法出處,都按照一定規格去做,結果我看到幾乎清一色,似乎工廠成批產品。
拙文「技術優劣」有提到我那年代湯仙虎等,比賽統計顯示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好球,極少失誤若非符合運動規律、手法正宗,怎能做到?!
中國體育報章常贊美湯仙虎、侯加昌手法步法漂亮云云。我是不入人家法眼,可我七四年退役後只教𣎴練。六年後一九八零年,香港羽球公開賽決賽,我三十六歲對自小苦練羽球才十八歲的年輕人施羽,明報説我爆冷奪冠。我勝在一個穩字。
中國羽球男單處景不好過,我不知道為何不求教於湯仙虎及侯加昌,他們有許多功夫的竅門或絕招、格鬥常識、應對各種球路等等,好多細節尚未傳一

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

武無第二

武無第二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體育競賽除冠軍外笫二名也是失敗者,這是有志氣運動員們的公識。
是故不要用祝賀、勇奪亞軍或第三名。奧原希望打了敗仗得亞軍,進休息室唬啕大哭如果電視上打出:祝賀奧原希望勇奪亞軍。是否令人哭笑不得、情何以堪!?
有志之士不該有抽到好籤的想法,在強手雲集之線上過闗斬將、遇强愈勇。擊敗所有強手那感覺真好,實至名歸。
我不介意第一輪比賽就逢最強好手,如勝出預期奪冠之路更順暢。
如果你的教練有抽好籤之説,那是錯的指導,其實我們那年代是自學、偷師,大家都可以自己練,獨立思考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