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
也許好些人嫌我多寫陳年舊事,殊不知历史时時重演,世事如是,羽球场上亦如是。
刚在今年中国公開赛,日本奥原希望对中国陳雨菲决赛,奥原犯的大错令我忆起一九七一年福卅羽球邀请赛汤仙虎对方凱祥一幕。多打被動高球个但对手不急猛殺,反而多攻後场伺机或吊或杀,打得從容,故引对方猛攻消耗其体能,然後于守中反攻策略无效,惨输。
第二局汤凭毅力及尚有体力家底支撑,對方十三分几次转发球沒得分,终被汤险胜。休息五分钟,多人七嘴八舌对汤献策,我因养肝病只观战旦尽量避人羣,突見汤走來問我怎么看,我说不要消极,要打积极拉四方球,他认同。第三局見他打吊球多及进攻型平高球,加快速度争主動而轻胜。奥原及汤仙虎尽心栽培的徒弟林丹,皆有汤打法風格的影子。當然同汤六六年有皇者风範的充沛体能、快速的技巧至多百分之五失誤率,积极的反击防守等差太多。既使到七十年代汤因肝病体能仅他原來的一半,信心亦打折下对外国选手仍輕胜。奥原及林丹仍大大不如。
回说奥原对陳雨菲,十一分中场休,奥原处远远落後,而後仅小调整或改快攻,脱離自己打法致輸。几日後香港公开赛,但見她始终打积极平高球多吊球,少放纲多推底線,成功夺冠。
而林丹只是山寨汤打法,在汤临场指导亦夺得几屆奥运及世界冠军。但近两年多不见汤在场,走樣的如前述的消极打法。被丹麦,英国、印度 印尼南韓日本或自己友等好多人打得殘,直讓其粉絲看得惨不忍睹。
其实时下流行的单打接杀手法,七一年年少福建女球员也如此,即垂下手,然後往侧面手由下往上带上旋接球,不稳易失误。當時广东教练周维建指给我看,他也认同不正确手法。我說,不是我教的,我只做过临時的江苏队啟蒙教练。
倒是近年來各国普遍興扑地单打接殺球,此是新鲜事,其原因是他们比我们老将步伐多一步,致使重心釘住 港球友說的石屎脚,只好用身体扑地救 我的舊作 单打接殺球 早有敘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